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發(fā)病機理與病理改變是什么樣的?為了幫助各位考生更好的復習考試,為您提供以下知識匯總:
發(fā)病機理
關于感染后導致腎炎的機制,一般認為是機體對鏈球菌的某些抗原成分(如胞壁的M蛋白或胞漿中某些抗原成分)產生抗體,形成循環(huán)免疫復合物,隨血流低達腎臟。并沉積于腎小球基膜,進而激活補體,造成腎小球局部免疫病理損傷而致病。但近年還提出了其他機制。有人認為鏈球菌中的某些陽離子抗原,先植入于腎小球基膜,通過原位復合物方式致病。有人認為感染后通過酶的作用改變了機體正常的IgG,從而使其具有了抗原性,導致發(fā)生抗IgG抗體,即自家免疫機制也參與了發(fā)病;還有人認為鏈球菌抗原與腎小球基膜糖蛋白間具有交叉抗原性,此少數病例則應屬抗腎抗體型腎炎。
病理改變
以腎小球毛細血管的免疫性炎癥使毛細血管腔變窄、甚至閉塞,并損害腎小球濾過膜,可出現血尿、蛋白尿及管型尿等;并使腎小球濾過率下降,因而對水和各種溶質(包括含氮代謝產物、無機鹽)的排泄減少,發(fā)生水鈉潴留,繼而引起細胞外液容量增加,因此臨床上有水腫、尿少、全身循環(huán)充血狀態(tài)如呼吸困難、肝大、靜脈壓增高等。本病時的高血壓,目前認為是由于血容量增加所致,是否與“腎素-血管緊張素-醛固酮系統”活力增強有關,尚無定論。
以上就是“急性腎小球腎炎的發(fā)病機理與病理改變是什么樣的?”的全部內容啦,以上信息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匯總,更多信息請關注醫(yī)學教育網護士資格考試欄目!
編輯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