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于“中西醫(yī)內科主治考點:寒濕困脾證與濕熱蘊脾證的鑒別”的內容,有很多考生都很關注,為了幫助大家了解,醫(yī)學教育網為大家整理如下:
1.寒濕困脾證指寒濕內盛,困阻脾陽,脾失溫運,以納呆、腹脹、便溏、身重等為主要表現的寒濕證候,又名濕困脾陽證、寒濕中阻證、太陰寒濕證。
臨床表現:脘腹脹悶,口膩納呆,泛惡欲嘔,口淡不渴,腹痛便溏,頭身困重,或小便短少,肢體腫脹,或身目發(fā)黃,面色晦暗不澤,或婦女白帶量多,舌體淡胖,舌苔白滑或白膩,脈濡緩或沉細。本證以納呆、腹脹、便溏、身重、苔白膩等為辨證的主要依據。
2.濕熱蘊脾證指濕熱內蘊,脾失健運,以腹脹、納呆、發(fā)熱、身重、便溏不爽等為主要表現的濕熱證候,又名中焦?jié)駸嶙C、脾經濕熱證。
臨床表現:脘腹脹悶,納呆,惡心欲嘔,口中黏膩,渴不多飲,便溏不爽,小便短黃,肢體困重,或身熱不揚,汗出熱不解,或見面目發(fā)黃鮮明,或皮膚發(fā)癢,舌質紅,苔黃膩,脈濡數或滑數。本證以腹脹、納呆、發(fā)熱、身重、便溏不爽、苔黃膩等為辨證的主要依據。
經典例題:
寒濕困脾證與濕熱蘊脾證的共同癥狀是
A.身熱不揚
B.脘腹痞悶
C.面黃不澤
D.面白無華
E.白帶量多
【正確答案】B
【答案解析】寒濕困脾證與濕熱蘊脾證均因濕邪困脾,脾胃納運失職所致,可見脘腹痞悶,納呆嘔惡,便溏,肢體困重,面目發(fā)黃,苔膩,脈濡等。區(qū)別在于兼熱、兼寒之不同。前者病性屬濕熱,故有舌質紅,苔黃膩,身熱不揚,陽黃,脈濡數等濕熱內蘊表現;后者病性屬寒濕,故見舌淡苔膩白滑,腹痛喜暖,口淡不渴,帶下量多清稀,陰黃,脈濡緩等寒濕內停表現。
2024年中西醫(yī)內科主治醫(yī)師新考期已經來啦!為了幫助大家順利復習,醫(yī)學教育網推出2大輔導班次,專業(yè)師資授課,分階段教學,滿足不同需求考生!心動不如行動,快去選購吧!去了解課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