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古詩學詩人修身養(yǎng)性延年益壽:
古往今來,延年益壽一直是人們的不懈追求。從徐福受秦始皇之托,東渡扶桑尋找長生不老靈丹妙藥,到《紅樓夢》中賈敬誤食自制仙丹一命嗚呼,可謂舉不勝舉。白居易《海漫漫》詩中道:“不言藥,不言仙,不言白日升青天。”他認為,真正的靈丹妙藥在我們自己手里。許多大作家、大詩人都很長壽,如李白、杜甫、白居易、蘇軾、陸游。曹操在《龜雖壽》中寫到:“盈縮之期,不但在天;養(yǎng)怡之福,可得永年。”確實,學習古詩詞既能修身養(yǎng)性,也能從中體會古人的養(yǎng)生之道,可謂一舉多得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心態(tài)平衡“采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抒發(fā)的是陶淵明閑適超然之情,“多病所須惟藥物,微軀身外復何求”,流露出了陸游在晚年時的平和心態(tài)。平衡的心態(tài),對人的身心極有益處。心態(tài)不平衡,或怨天尤人,或憤世嫉俗,使人經常處在一種憂郁的狀態(tài)。心氣暗結,激素紊亂,血壓不穩(wěn),百病皆生。研究證明,長期的情緒郁結使人體的免疫機能下降,與許多癌癥的發(fā)生有關。
勤于運動陸游在一首詩中寫道:“小園煙草接鄰家,桑柘陰陰一徑斜。臥讀陶詩未終卷,又乘微雨去鋤瓜。”可見詩人晚年是非常愛勞動的。一些腦力勞動者經常抱怨沒有時間鍛煉,其實是沒有利用好時間。鍛煉應該是因地制宜、因時制宜,如步行、騎車上班等,工作中花10分鐘轉轉頭、扭扭腰,在家一邊聽音樂一邊做家務,均是鍛煉。晚飯后外出散步,也可以站著看電視,一邊看一邊活動腿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