疑難病癥治驗表里兼治解多汗:
該患病情復雜,表里同病,寒熱錯雜,虛實相兼,陰陽失調。看似虛證,其實主要為實證。為了縮短療程,將外感風邪、脾胃濕熱、陰虛陽亢、痰氣郁結四個病機同時兼治,但每次治療的重點不同。
張某,女,45歲,1985年8月14日初診醫(yī)學|教育網。
患者自訴出汗多已20余日。患者于1983年8月行甲狀腺癌切除術,術后作鈷60照射一療程,體質虛弱一直未能恢復。二十余日前人流術后,陣發(fā)自汗頻頻,汗流不止,到市幾個醫(yī)院中醫(yī)治療,都認為是氣虛不固,采用玉屏風散、補中益氣湯等方劑以補氣斂汗,但效不著,汗流如故。后來余處診治。
患者現為陣發(fā)汗多,腰以上出汗,腰以下無汗,特別是頭部出汗最多,伴面青黃無華,精神緊張,消瘦,著衣厚,惡寒,煩躁不安,失眠,時還伴有烘熱自汗,口干口苦著,胸悶嘆息,常打哈欠,手心熱,咽有痰阻感,大便日3次量少不利,苔薄黃膩,脈浮弦。
病機與治則:風寒在表,濕熱內蘊,陰虛陽亢,痰氣郁結;調和榮衛(wèi),清熱利濕,平肝潛陽,滌痰導滯
處方:生黃芪15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扁豆15克,石膏30克,車前子15克,天竺黃10克,川樸12克,鉤藤15克,夏枯草15克,牡蠣30克,龍骨30克(后二味另包先煎)。水煎服,3劑,每日3次。
方解:本方表里同治。以生黃芪、桂枝、炒白芍益氣解表調和榮衛(wèi);扁豆、石膏、車前子健脾胃清熱利濕;鉤藤、夏枯草、牡蠣、龍骨平肝潛陽;天竹黃、川樸滌痰導滯。上藥共奏解表清里、平衡陰陽之效。
二診(8月16日):服藥后汗不僅不減反較前多,成為持續(xù)性出汗,患者十分緊張,余笑曰:表邪初解,濕熱方透,此為佳兆?;颊咭沧愿芯褫^前好,心煩、打哈欠、胸悶嘆息、口干苦等癥均減。8月15日月經來量少,初色黑紅,今為鮮紅,無血塊,小便黃,苔薄黃,脈浮弦。
治則:益氣調和榮衛(wèi),清熱活血調經。
處方:生黃芪30克,桂枝10克,炒白芍15克,石膏30克,白茅根30克,葛根12克,當歸12克,益母草10克,枳實5克,鉤藤12克,牡蠣30克,龍骨30克(后二味另包先煎)。水煎服,2劑,4小時1次。
三診(8月17日):現已為全身出汗,不僅上半身出汗,下半身也汗出津津,已不惡寒,著衣已正常?;颊咴V月經昨量多,今日已減少。心情不舒,胸悶氣短,咽痰阻感,小便仍黃,但精神尚好,煩躁顯減,手心熱減,苔薄黃,舌質紅,脈已緩。表證已解,但內濕熱仍盛,伴痰氣郁結,氣陰兩虛。
治則:清熱利濕,滌痰行氣,益氣滋陰。
處方:石膏60克(另包先煎取汁代水),知母15克,白茅根30克,葛根12克,元參30克,生黃芪30克,當歸12克,天竹黃10克,川樸12克,枳實5克,炒茜草10克。水煎服,3劑,每日1劑。
四診(8月20日):身熱微汗,偶有陣汗。精神明顯好轉,體力增加,月經將盡,氣短顯減,已不煩躁,睡眠好,咽痰時不利,苔薄黃,脈浮較弦。仍以上方加膽南星10克主之,4劑。
五診(8月24日):患者服上藥后已能干些家務體力活,但勞累后,有陣發(fā)轟熱自汗,昨失眠,苔薄黃,舌質紅,脈浮較弦。
治則:平肝潛陽,清熱滌痰,益氣滋陰。
處方:鉤藤15克,夏枯草15克,牡蠣30克,龍骨30克(后二味另包先煎),石膏60克(另包先煎取汁代水),天竺黃10克,膽南星10克,元參30克,生黃芪15克,川樸12克,枳實5克。水煎服,3劑,每日1劑。
六診(8月27日):患者出汗已正常,近三日身不熱已不出汗,動則有微汗。轟熱自汗基本止。已不胸悶氣短,咽痰已利,精神好,睡眠好,現已成為正常人。仍以上方加減鞏固之。后又以上方加減服7劑。出汗正常,全身狀況很好,患者十分滿意醫(yī)學|教育網。
治后感:該患者病情比較復雜,表里同病,寒熱錯雜,虛實相兼,陰陽失調??此铺撟C,其實主要為實證,其出汗的病機及表現有三:營衛(wèi)不和的自汗,汗出津津;脾胃濕熱上蒸的胸以上出汗,特別是頭汗多;陰虛陽亢的陣發(fā)轟熱自汗。為了縮短療程,將外感風邪,脾胃濕熱,陰虛陽亢,痰氣郁結,四個病機同時兼治,但在治療過程中每次治療的重點不同,經過十余日治療,將這三個病機治愈或控制,恢復正常人的出汗狀態(tài)。此外,該患者肝氣郁結癥狀也比較明顯,為什么在整個治療過程中并沒有用疏肝理氣之品也獲得治愈,這是因為平肝潛陽及滌痰行氣,本身就具有促使氣機舒展、風痰消失的效果,看似不治,實在治療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