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9日 16:00-18:00
詳情時間待定
詳情頑痰誘百?。?/strong>
痰的產(chǎn)生,是臟腑功能失調的結果。中醫(yī)認為:痰、飲、水都是人體水谷精微的病理產(chǎn)物。根據(jù)其稠和稀分辨病癥及發(fā)病部位之不同而有所別。水腫多發(fā)于四肢肌膚,飲邪多留于胸腔、腸胃之中,而痰隨氣行,無處不到,遍及周身上下各個組織器官,均可發(fā)生痰病。一般認為,痰病發(fā)生與肺、脾、腎三臟水液代謝失常有關。但中醫(yī)有“五臟六腑俱能生痰”之論。由此可見,痰的生成與臟腑功能有密切關系:
1.脾與痰:脾氣散精主運化,為人體水液代謝之樞紐,脾功能失常,則水濕聚而成痰。《醫(yī)宗必讀》云:“水精四布,五經(jīng)并行,何痰之有”,“脾土虛弱,清者難升,濁者難降,留中滯膈,凝聚為痰”。故也有“痰者涎液結聚”之說,其多由于“勞傷之人,脾胃虛弱,不能克消水漿,故為痰飲也”。
2.肺與痰:肺主一身之氣,通調水道,通過其宣發(fā)肅降功能,使津液敷布全身,故有“肺為水之上源”之稱。若肺失肅降,治節(jié)無權,則津液也可聚而為痰。臨床感邪,肺氣不宣,六淫化火,或肺陰不足,均可煎熬津液為痰。古有“肺為貯痰之器”之說,說明痰出于肺,有其一定機理。
3.腎與痰:腎藏元陽,主水,可調節(jié)水液代謝,故稱“水之下源”,若腎陽不足,開合失度,則水液代謝失常,波及脾肺,而生成痰病或飲癥。故中醫(yī)認為,“腎為痰之本”。腎之虛火,也??蔁捯撼商担t(yī)云:“腎生痰,多虛痰,久病多痰,切不可作脾虛生痰論。善病久不愈,未有不腎水虧損者,非腎水上泛為痰,此久病之痰也。”并在治療上提出,實痰易治,“其來也驟,其去也速”。然虛痰難愈,“其來也漸,其去也遲”。治痰之原則在于“使痰不生”,實則指久病之頑痰,用溫補腎陽,“補火生土”,可化散痰結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4.肝與痰:肝體陰用陽,藏泄并用,具剛柔曲直之性?!秲冉?jīng)》云:“在氣為柔,其性為喧,其德為和,其用為動。”中醫(yī)有“肝為萬病之賊”的比喻,肝生痰就是其病變因素。朱丹溪指出:“善治痰者,不治痰而先治氣,氣順則一身之津液亦隨氣而順矣。”治痰治氣主要指肝氣,肝氣的舒暢條達與否,是津液凝滯為痰的主要原因。
5.心與痰:心生痰是因心氣虛弱,痰濁因虛乘心,心陽不振,血行遲緩則自身生痰。《靈樞》指出:“津液和調,變化而赤為血”,若心脈瘀阻,則聚而為痰,發(fā)為胸痛,這也是心生痰。故臨床治療心痛,不僅活血化瘀,化痰通陽,也是其治療的重要手段。
6.三焦與痰:三焦生痰為中醫(yī)學獨特內容,故有“三焦者決瀆之官水道出焉”之論。如果三焦氣化失?;驓饷}閉塞,水液無法正常運化,不能行使“決瀆”的功能,因而津液不通,停聚而為痰。故臨床上的溫通三焦,治療痰濕及水濕停留痰病,均可收到令人滿意的效果。
綜上所述,中醫(yī)關于痰病的學說,是建立在中醫(yī)臟象學說的理論基礎上。臨床治痰,一定要注重整體觀念及辨證施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