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APP下載

開發(fā)者:1

蘋果版本:1

安卓版本:1

應用涉及權限:查看權限 >

APP:隱私政策:查看政策 >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Yishimed66

24小時客服電話:010-82311666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 > 中醫(yī)知識 > 中醫(yī)古籍 > 正文

最早的溫病學專著——《溫疫論》

2009-10-29 18:09 醫(yī)學教育網
|

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報名預約>> 有問必答>> 報考測評>>

  明末杰出醫(yī)家吳又可(公元1592——1672年?)撰著的《溫疫論》是我國最早的溫病學專著。

  《內經·六元正世紀大論》有“民疬溫病”,“溫病乃作”等語,這是溫病名稱的最早記載?!秲冉?middot;刺法論》說:“五疫之至”,皆相染易。“可見當時祖國醫(yī)學對溫病這種具有一定傳染性的疾病盡管認識是粗略的,但也是很早的。漢代張仲景《傷寒論》中,已涉及到某些溫病的辨證治療問題。隋代巢元方在《諸病源候論》中論述了溫病34候,并指出其”轉相染易“的特點。唐代《千金方》、《外臺秘要》等書中亦載有不少防治溫病的方劑,如用太乙流金散燒煙薰預防溫病,萎蕤湯治療風溫,黑羔方治療溫毒發(fā)斑等,但這時對溫病的認識治療尚未脫離傷寒體系。

  宋元時期,溫病在理法方藥等方面開始脫離傷寒體系,特別是在治療上有了一定的突破。金代劉完素提出熱病初起不可用辛溫解表之法,主張采用辛涼之法以表里雙解,并且制定雙解散,涼隔散等以寒涼性方劑進行治療,突破了以往對外感熱病初起時一概用辛溫解表和先表后里的習慣治法。元末明初的王安道在《醫(yī)經溯回集》中指出:“溫病不得混稱傷寒”,并從理論上說明溫病的病理有別于傷寒。

  明清兩代,溫疫頻臨,為害非淺。據不完全統(tǒng)計明代276年中發(fā)生64次,清代266年中發(fā)生74次。人們死于疫病者難以計數(shù),而當時治療之法尚宗傷寒。吳氏生活在這一時代,目擊當時慘狀,在醫(yī)療實踐中力排眾議,明確指出:“守古法合今病,以今病簡古方,原無明論,是以投劑不效”。他親自對傳染病作了深入細致的考察,編撰了《溫疫論》(公元1642年)一書。這是我國最早的傳染病學專著。書中對瘟疫的病因、感染途徑、發(fā)病規(guī)律等,作了詳盡論述。

  吳氏正確分析了傷寒與溫疫的異同,明確指出:“溫疫非風非寒,非暑非濕,乃天地間別有一種異氣所感 ”。這種異氣,又叫“雜氣”或“戾氣”。而且說“戾氣”的傳染途徑是通過空氣與接觸,自口鼻而入,無論老少強弱,觸之皆病。吳氏尊重事實,突破了前人“六氣學說”藩籬,創(chuàng)立了以感染“戾氣”和機體功能狀況不良為發(fā)病主因的新觀點。他的見解澄清了自秦漢至明代的傳染病的模糊概念。使傳染病病因學大大地前進了一步。這在十七世紀中葉醫(yī)學微生物學未出現(xiàn)之前 ,提出如此明確的論點,是難能可貴的。不僅對我國傳染病病學的發(fā)展作出了貢獻,而且在世界傳染病、流行病學史上也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他對溫病的研究,對溫病學派的產生起了先導作用,堪稱溫病學說的奠基者。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免費資料

免費領取

網校內部資料包

立即領取
考試輔導

直播課
【直播】醫(yī)師報名指導及復習備考公開課
2021網上報名/現(xiàn)場審核指導

直播時間:全年更新

直播主題:2021年報名/復習備考

直播老師:湯以恒、張鈺琪、鴻儒、端木靈、俞慶東、章一芹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