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其他臨床化學檢驗的方法學評估一樣,我們需要了解凝血實驗測定的準確度。就某種物質的濃度或活性而言,一旦檢測方法確立,已知靶值時可以測定其準確度。在凝血檢驗中,由于凝集反應(如PT)包含了諸多凝血因子的參與,其測定結果反映的并不是單一物質的缺乏或增多,雖然其結果是定量指標,但是這一指標更多地反映了一系列凝集蛋白的相對活性。由于目前臨床應用的PT和APTT測定試劑具有多樣性,而且凝血因子對于不同的試劑敏感性并不相同,因此即便是以手工方法用不同試劑測定同一份血漿標本時,結果也不具有一致性。
凝血分析儀的出現(xiàn)不僅為批量處理標本和簡化操作提供了可能,也給檢測的規(guī)范化帶來更大的困難,甚至可以說更加難以標準化。處于各方面因素的考慮,每個儀器制造商幾乎都使用不同的配套試劑醫(yī)學教|育網|收集整理。除了試劑不一致外,檢測原理也不盡相同,判定終點也不相同,由此得到“定量”結果—凝集時間也不相同。在這種情況下,沒有絕對的準確而言。
即便是已經得到廣泛研究和認可的國際標準化比值(INR),也有多中心臨床試驗表明實驗室間存在著顯著差異。在使用同種試劑的情況下,不同儀器測定結果之間的差異是顯著的。原因之一就是在使用儀器的情況下凝血活酶的ISI定值不僅單純由試劑決定,還取決于凝血儀的類型,有些研究在默認ISI適用于不同儀器的前提下研究儀器之間的可比性,造成了業(yè)內對試劑校準和系統(tǒng)校準的混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