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免費直播
1月6日 16:00-18:00
詳情1月9日 16:00-18:00
詳情精液異常癥,指精液中精子計數(shù)、活率、活力、形態(tài)以及精液液化時間異常。多由精子的生成和成熟障礙、精子輸出通道的梗阻、附屬性腺的異常(女口前列腺炎以及前列腺酶異常)所致,是男性不育的主要原因。西方從1675年起已在顯微鏡下觀察到人類精子,但男性不育癥的診治則直至本世紀50年代初才開始受到重視。目前除了內(nèi)科治療以外,近年來將顯微外科技術應用于本病,是診療技術的上大發(fā)展。此外還有人工授精與其他繁多的療法。盡管如此,本病的治療,至今仍是一個難題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
我國社會自古重視子嗣?!饵S帝內(nèi)經(jīng)》指出:“丈夫氣盛,天癸至,精氣溢瀉,陰陽和,故能有子。”闡明精液與生育的關系,精液與腎氣、天癸的生理聯(lián)系。漢代《金匱要略》首次論述了男子不育與精氣有關:“男子脈浮弱而澀,為無子,精氣清冷。”隋代《諸病源候論·虛勞無子候》進一步明確指出:“丈夫無子者,其精液如水,冷如冰鐵,皆為無子之候。”清楚地表明古人已認識到精液異常是男子不育的主要原因,其病機為腎虛。唐代《千金要方》記載了治療男子“精氣衰少無子”的“七子散”方劑。該方在同時代諸方書中屢有記載,足見醫(yī)家們已接受了男子不育從精液論治的觀點。宋代以后,歷代醫(yī)家對本病均有發(fā)揮,但未超出補腎益精框框。
現(xiàn)代中醫(yī)治療本病建立在精液測定基礎之上。50年代末已有詳細的個案報道,但直至70年代,仍未作深人的臨床觀察。80年代則有了很大發(fā)展。從1980年到1989年共發(fā)表病例數(shù)在10例以上的臨床報告有80余篇,累計病例1萬余例,總有效率在80%以上。其中僅1989年就達6000余例,個別文章一次即報道千例以上,這表明中醫(yī)對本病的療效是肯定的。近年來,在理論、治法和實驗上都有一定突破。在理論上,通過血液流變學研究及臨床研究,一些學者提出瘀與痰是本病的重要原因的新觀點。在治法上,針對精液異常的不同病因與分類,還發(fā)展了分型論治、專方治療,以及外治、針灸、氣功等多種療法。在實驗方面,有人探討了下丘腦垂體——睪丸軸與精子的相關性;也有人采用電子顯微鏡觀察精子膜在運用中藥前后的變化;有人則觀察精子乳酸脫氫同功酶活性與生育及中藥療效的關系。這些都為研究本病增加了新手段。
盡管精液異常是一個十分古老的課題,但實現(xiàn)傳統(tǒng)的宏觀辨證與本病的主要評價方法——微觀檢查的有機結合,仍是一個難題,且迄今為止,療效還不能說非常滿意,所以進一步深入觀察,并采用更多手段作機理研究就顯得十分必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