招生方案
APP下載

掃一掃,立即下載

醫(yī)學教育網(wǎng)APP下載
手機網(wǎng)
醫(yī)學教育網(wǎng)手機網(wǎng)

手機網(wǎng)二維碼

微 信
醫(yī)學教育網(wǎng)微信公號

官方微信

搜索|
您的位置: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醫(yī)學百科類 > 中藥 > 正文

白及中藥屬性

2012-08-31 14:05 醫(yī)學教育網(wǎng)
|

白芨

基本信息

 【英文名】RHIZOMA BLETILLAE

【別名】白根、地螺絲、白雞兒、白雞娃、連及草、羊角七、甘根、冰球子、白烏兒頭、君球子。

【來源】該品為蘭科植物白及Bletilla striata(Thunb.)Reichb. f.的干燥塊莖。夏、秋二季采挖,除去須根,洗凈,置沸水中煮或蒸至無白心,曬至半干,除去外皮,曬干。

【制法】洗凈,潤透,切薄片,曬干。

【性狀】該品呈不規(guī)則扁圓形,多有2~3 個爪狀分枝,長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黃白色,有數(shù)圈同心環(huán)節(jié)和棕色點狀須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莖痕,下面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斷面類白色,角質(zhì)樣。無臭,味苦,嚼之有黏性。

【鑒別】該品粉末淡黃白色。表皮細胞表面觀垂周壁波狀彎曲,略增厚,木化,孔溝明顯。草酸鈣針晶束存在于大的類圓形黏液細胞中,或隨處散在,針晶長18 ~88μm。纖維成束,直徑11~30μm,壁木化,具人字形或橢圓形紋孔。梯紋、具緣紋孔及螺紋導管直徑10~32μm。糊化淀粉粒團塊無色。

【性味歸經(jīng)】苦、甘、澀,微寒。歸肺、肝、胃經(jīng)。

【用法用量】6~15g,研粉吞服3~6g。外用適量。

【注意】不宜與烏頭類藥材同用。

【貯藏】置通風干燥處。

【摘錄】《全國中草藥匯編》

(《本經(jīng)》)

【異名】甘根(《本經(jīng)》),白根(《吳普本草》),白給(《別錄》),白芨(《證治準繩》),冰球子(《貴州民間方藥集》),白烏兒頭(《江蘇植藥志》),地螺絲、羊角七(《湖南藥物志》),千年棕、君球子、一兜棕、白雞兒,皸口藥、利知子(江西《草藥手冊》)。

【來源】為蘭科植物白及的塊莖。

藥材體性

白芨-原植物 干燥塊莖略呈掌狀扁平,有2~3個分歧,長1.5~4.5厘米,厚約0.5厘米。表面黃白色,有細皺紋,上面有凸起的莖痕,下面亦有連接另一塊莖的痕跡,以莖痕為中心,周圍有棕褐色同心環(huán)紋,其上有細根殘痕。質(zhì)堅硬,不易折斷。橫切面呈半透明角質(zhì)狀,并有分散的維管束點。氣無,味淡而微苦,并有粘液性。以根莖肥厚,色白明亮,個大堅實,無須根者為佳。

主產(chǎn)貴州、四川、湖南、湖北、河南、浙江、陜西等地;此外,安徽、云南、江西、甘肅、江蘇、廣西等地亦產(chǎn)。

功用主治

白芨 補肺,止血,消腫,生肌,斂瘡。治肺傷咳血,衄血,金瘡出血,癰疽腫毒,潰瘍疼痛,湯火灼傷,手足皸裂。

①《本經(jīng)》:"主癰腫惡瘡敗疽,傷陰死肌,胃中邪氣,賊風痱緩不收。"

②《別錄》:"除白癬疥蟲。"

③《藥性論》:"治結(jié)熱不消,主陰下痿,治面上皯皰,令人肌滑。"④《唐本草》:"手足皸拆,嚼以涂之。"

⑤《日華子本草》:"止驚邪、血邪,痢疾,赤眼,癥結(jié),發(fā)背,瘰疬,腸風,痔癭,刀箭瘡撲損,溫熱瘧疾,血痢,湯火瘡,生肌止痛,風痹。"

⑥《本草圖經(jīng)》:"治金瘡不瘥,癰疽方中多用之。"

⑦李杲:"止肺血。"

⑧《滇南本草》:"治癆傷肺氣,補肺虛,止咳嗽,消肺癆咳血,收斂肺氣。"

⑨《中國藥植圖鑒》:"治矽肺。"

藥用價值

白芨-原植物 其假鱗莖為名貴的止血,抗桿菌,真菌,治療咳嗽。對陰虛咳嗽、肺熱咳嗽、百日咳、肺結(jié)核咳嗽以及其它難治性咳嗽都有良好止咳作用,治療鼻竇炎。

白芨富含淀粉、葡萄糖、揮發(fā)油、粘液質(zhì)等,外用涂擦,可消除臉上痤瘡般下的痕跡,讓肌膚光滑無痕。

球莖含白及膠質(zhì)、淀粉、揮發(fā)油等;藥用,有收效、補肺止血、消腫等作用,外敷治創(chuàng)傷出血、癰腫、燙傷、疔瘡等;花美麗,栽培供觀賞。用球莖繁殖,栽種在排水良好、肥沃的砂質(zhì)壤土和腐植質(zhì)壤土,需溫暖較陰濕的環(huán)境。

功能主治:收斂止血,消腫生肌。用于咳血吐血,外傷出血,瘡瘍腫毒,皮膚皸裂;肺結(jié)核咳血,潰瘍病出血。

醫(yī)師資格考試公眾號

編輯推薦
考試輔導
回到頂部
折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