備考很痛苦,等考試完回頭看的時候你會感覺很幸福!運氣,就是機會碰巧撞到了你的努力,所以努力吧考生!關于檢驗職稱的考試,相信很多朋友都想知道“粒細胞系統”的相關知識,為此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整理了“粒細胞系統”的相關內容,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祝大家考試順利,取得好成績!
粒細胞系統分類:
1.原粒細胞:
平均直徑10μm左右,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平滑,微絨毛很少。
胞核大,核占整個細胞的大部分,呈圓形或橢圓形,可有淺的凹陷,核內常染色質占優(yōu)勢,異染色質少,在核膜處呈薄層凝集,有一至幾個核仁。
胞質少,內有大量游離核糖體,粗面內質網較少,呈短管狀,線粒體較多,呈圓形或橢圓形,基質電子密度較高,脊呈扇平膜板狀。
高爾基復合體較小,發(fā)育差。胞質內一般無溶酶體和有界膜的顆粒,但少數原粒細胞可有少量大小不等的致密顆粒。
2.早幼粒細胞:
較原粒細胞大,平均直徑可達15μm,外形與原粒細胞相似。
胞核大,占整個細胞的大部分,核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可有淺凹陷,核內常染色質仍占優(yōu)勢,但異染色質在核周的凝集較原粒細胞明顯,核仁常見。
胞質較原粒細胞為多,內有大量游離核糖體,粗面內質網較原粒豐富,可見內質網腔膨大。
線粒體較多,呈圓形。
高爾基復合體發(fā)育良好,常見幾個基本結構單位圍著中心體。
胞質內出現一些“非特異性顆?!被駻顆粒,形態(tài)不一,一般呈圓形或橢圓形,外有界膜包圍,內容均質,電子密度較高,顆粒內偶見致密核心。
3.中性中幼粒細胞:
較早幼粒細胞小,平均直徑10μm左右,呈圓形或橢圓形,有時外形較不規(guī)則,表面微絨毛很少。
胞核較早幼粒小,可有凹陷,核內常染色質相對減少,異染色質在核周凝集進一步增加,并逐漸向胞核中央發(fā)展,兩種染色質的比例相近,核仁少見。
胞質較多。
游離核糖體、粗面內質網、線粒體均較早幼粒細胞減少,線粒體從小圓形逐漸變成桿狀。
高爾基體發(fā)育良好,常包圍中心體。
胞質內常出現很多“特異性”顆?;騍顆粒,其大小不一,直徑0.1~0.5μm,多數顆粒較小,形態(tài)不一,呈橢圓形,桿狀或啞鈴狀,電子密度中等;有些顆粒較大,圓形,電子密度低。
“特異性”顆粒外有界膜包圍,基質一般為均質,極少數可含細顆粒狀或結晶狀內容物。
A顆粒較早幼粒細胞少。
4.嗜堿性中幼粒細胞:
較中性中幼粒細胞小,呈圓形或橢圓形,表面微絨毛很少。
胞核較大,核/胞質比例大,圓形或橢圓形,可有凹陷,核內常染色質減少,異染色質增多,在核周凝集較明顯,核仁不常見。
胞質內游離核糖體和粗面內質網較多。
線粒體較中性中幼粒細胞多而大。
呈圓形或橢圓形,基質致密。
高爾基體發(fā)育良好,中心粒常見。
胞質內出現很多“嗜堿性”顆粒,顆粒較大,直徑為0.5~1.2μm,外有界膜包圍,基質內有大量排列規(guī)則的致密小顆粒,直徑150nm,有少數“嗜堿性”顆粒內容為均質,偶見結晶狀核心。
由于嗜堿性顆粒是水溶性的,在標本制備過程中有些顆粒內容物被抽出,使顆粒顯空泡狀。
5.嗜酸性中幼粒細胞:
較中性中幼粒細胞略大,細胞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表面微絨毛很少。
胞核大,核與胞質比例高,可有凹陷,核內常染色質減少,異染色質增加。
在核周凝集較明顯,常染色質和異染色質比例相近,核仁少見。
胞質內游離核糖體、粗面內質網較豐富,線粒體呈桿狀,高爾基體發(fā)育良好,常見包圍中心粒。
胞質內出現很多“嗜酸性”顆粒,較中性顆粒大,直徑0.5~1μm,圓形或橢圓形,顆粒外有界膜包圍,大部分顆粒內有一個矩形結晶狀核心,核心一般為均質,還有一些顆粒內容致密,無核心。
6.中性晚幼粒細胞和桿狀核粒細胞:
由于這兩階段粒細胞的形態(tài)相似,故并在一起描述。
其直徑較中性中幼粒細胞小,胞核較小,腎形或凹陷明顯,核內異染色質占優(yōu)勢,僅有少量常染色質位于近中央部位。
因此,整個胞核電子密度較高,核內無核仁。
胞質較中性中幼粒細胞多。出現大量糖原顆粒,使胞質密度增加。
胞質內游離核糖體。
粗面內質網和線粒體的數目均減少,線粒體呈桿狀。
高爾基復合體逐漸減少,呈不活躍狀態(tài)。
胞質內“特異性”顆粒增多,其中大部分較小,呈橢圓形、桿狀或啞鈴狀,中等電子密度。A顆粒逐漸減少,大多呈卵圓形。
7.嗜堿性晚幼粒細胞和桿狀核粒細胞:
較中性晚幼粒細胞略小,但外形相似。
核較小,呈腎形或凹陷明顯,核內異染色質占優(yōu)勢,在核周凝集明顯,常染色質減少,核仁消失。
胞質內核糖體和粗面內質網明顯減少,可見一定量線粒體,呈圓形或橢圓形,基質致密。
高爾基復合體變小,糖原顆粒增多,使細胞基質密度增高,核旁有少量微絲,胞質內有很多“嗜堿性”顆粒。
8.嗜酸性晚幼粒細胞和桿狀核粒細胞:
較嗜酸性中幼粒細胞小,外形相似。
核凹陷明顯,核內異染色質占優(yōu)勢,在核周凝集明顯,常染色質減少,核仁消失。
胞質較多,游離核糖體和粗面內質網明顯減少,糖原顆粒不斷增多,使胞質密度相應增高。
線粒體很少,呈桿狀。
高爾基復合體逐漸變小,胞質內“嗜酸性”顆粒增多。
9.中性分葉核粒細胞:
平均直徑10~12μm,細胞表面有少量短小微絨毛。
核分葉,一般為3~4葉,各葉之間異染色質相連,無核仁,核孔較少。
胞質多,有少量核糖體,粗面內質網極少,線粒體也很少,呈桿狀,嵴不清晰。
高爾基復合體少,有時可見中心體。
胞質內有豐富的糖原顆粒,使胞質密度較高,有時可見脂肪滴。
胞質內有大量“特異性”顆粒,還有少量A顆粒,A顆粒較大,呈圓形或橢圓形,電子密度高,其數量不超過中性顆??倲滇t(yī)學教育網|整理的10%。
10.嗜堿性分葉核粒細胞:
比中性和嗜酸性分葉核粒細胞小,平均直徑8~10μm,細胞表面有少量微絨毛,核分葉,核內異染色質在核周高度凝集,無核仁。
胞質內核糖體和粗面內質網極少,線粒體也很少,呈桿狀,嵴不明顯。
高爾基復合體比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發(fā)育良好,常與中心粒在一起。糖原顆粒多,使胞質密度增加。
約有40%的嗜堿性粒細胞中有髓鞘樣結構,其意義未明。
11.嗜酸性分葉核粒細胞:
較中性分葉核粒細胞略大,直徑10~15μm,呈圓形或橢圓形,細胞表面平滑,微絨毛很少。
核分葉,一般為兩葉,核內異染色質在核周高度凝集,無核仁,核孔較少。
胞質內粗面內質網極少,有少量核糖體。
線粒體少,呈桿狀,但比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多見且大。
高爾基復合體也比中性分葉核粒細胞大,有時可見中心粒。
胞質內有大量糖原顆粒,還有少量脂肪滴,無界膜,易與其他顆粒區(qū)別。
胞質內還有很多嗜酸性顆粒。
以上內容是由醫(yī)學教育網小編為大家編輯整理得“粒細胞系統”的相關知識,還請大家多多關注醫(yī)學教育網,會有更多更好的關于各類醫(yī)學考試的信息等著大家。今日事今日畢,今日也要努把力!
- · 【考情速遞】2024年檢驗技士考點回顧/考情分析
- · 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44期
- ·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44期
- ·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40期
- ·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37期
- · 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36期
- ·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35期
- · 臨床醫(yī)學檢驗技士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35期
- · 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34期
- · 臨床醫(yī)學檢驗主管考試:《答疑周刊》2024年第33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