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貨】新冠肺炎“戰(zhàn)疫”中的中醫(yī)治療
從2019年12月30日首次發(fā)布疫情相關公告算起,“新型肺炎”病例數(shù)在短短30天內(nèi),確診人數(shù)超過了2003年“非典”確診病例數(shù),截至2020.03.03 14:52,現(xiàn)有確診人數(shù)30050,累計確診80303,可見新冠肺炎傳播速度之快。舉國上下,傾盡全力都在應對這場“戰(zhàn)疫”,有目共睹的是,治愈人數(shù)越來越多,現(xiàn)有的確診病例也越來越少,我們翹首以待恢復“自由”的時刻。那么,在應對這場“戰(zhàn)疫”中,中醫(yī)的治療方案是怎么樣的呢,下面,小編就和大家一起來了解下國家衛(wèi)健委公布的試行第六版的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的中醫(yī)治療。
首先,該病屬于中醫(yī)“疫”病范疇,病因為感受“疫戾”之氣,治療中各地可根據(jù)病情、當?shù)貧夂蛱攸c以及不同體質等情況,參考下列方案進行辨證論治。
醫(yī)學觀察期:
臨床表現(xiàn)1:乏力伴胃腸不適,推薦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
臨床表現(xiàn)2:乏力伴發(fā)熱,推薦中成藥:金花清感顆粒、蓮花清瘟膠囊、疏風解毒顆粒。
臨床治療期(確診病例):
清肺排毒湯,適用范圍:適用于輕型、普通型、重型患者、在危重型患者救治中可結合患者實際情況合理使用。
基礎方劑:麻黃9g、炙甘草6g、杏仁9g、生石育15~30g(先煎)、桂枝9g、澤瀉9g、豬苓9g、白術9g、茯苓15g、柴胡16g、黃芩6g、姜半夏9g、生姜9g、紫菀9g、冬花9g、射干9g、細辛6g、山藥12g、枳實6g、陳皮6g、藿香9g。
服法:傳統(tǒng)中藥飲片,水煎服。每天一付,早晚兩次(飯后四十分鐘),溫服,三付一個療程。如有條件,每次服完藥可加服大米湯半碗,舌干津液虧虛者可多服至一碗。(注:如患者不發(fā)熱則生石膏的用量要小,發(fā)熱或壯熱可加大生石膏用量)。若癥狀好轉而未痊愈則服用第二個療程,若患者有特殊情況或其他基礎病,第二療程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修改處方,癥狀消失則停藥。
輕型
(1)寒濕郁肺證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乏力,周身酸痛,咳嗽,咯痰,胸緊憋氣,納呆,惡心,嘔吐,大便粘膩不爽。舌質淡胖齒痕或淡紅,苔白厚腐膩或白膩,脈濡或滑。
推薦處方:生麻黃6g、生石膏15g、杏仁9g、羌活15g、葶藶子15g、貫眾9g、地龍15g、徐長卿15g、藿香15g、佩蘭9g、蒼術15g、云苓45g、生白術30g、焦三仙各9g、厚樸15g、焦檳榔9g、煨草果9g、生姜15g。
服法:每日1劑,水煎600m1,分3次服用,早中晚各1次, 飯前服用。
(2)濕熱蘊肺證
臨床表現(xiàn):低熱或不發(fā)熱,微惡寒,乏力,頭身困重,肌肉酸痛,干咳痰少,咽痛,口干不欲多飲, 或伴有胸悶脘痞,無汗或汗出不暢,或見嘔惡納呆,便溏或大便粘滯不爽。 舌淡紅,苔白厚膩或薄黃,脈滑數(shù)或濡。
推薦處方:檳榔10g、草果10g,厚樸10g、知母10g,黃芩10g、柴胡10g,赤芍10g、連翹15g、青蒿10g(后下)、蒼術10g、大青葉10g、生甘草5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1,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普通型
(1)濕毒郁肺證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咳嗽痰少,或有黃痰,憋悶氣促,腹脹,便秘不暢。 舌質暗紅,舌體胖, 苔黃膩或黃燥,脈滑數(shù)或弦滑。
推薦處方:生麻黃6g、苦杏仁15g、生石膏30g、生薏苡仁30g、茅蒼術10g、廣藿香15g、青蒿草12g、虎杖20g、馬鞭草30g、干蘆根30g、葶藶子15g、化橘紅15g、生甘草10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2)寒濕阻肺證
臨床表現(xiàn):低熱,身熱不揚,或未熱,干咳,少痰,倦怠乏力,胸悶,脘痞,或嘔惡,便溏。舌質淡或淡紅,苔白或白膩,脈濡。
推薦處方:蒼術15g、陳皮10g、厚樸10g、蕾香10g、草果6g、生麻黃6g、羌活10g、生姜10g、檳榔10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重型
(1)疫毒閉肺證
臨床表現(xiàn):發(fā)熱面紅,咳嗽,痰黃粘少,或痰中帶血,喘憋氣促,疲乏倦怠,口干苦粘,惡心不食,大便不暢, 小便短赤。舌紅,苔黃膩,脈滑數(shù)。
推薦處方:生麻黃6g、杏仁9g、生石膏15g、甘草3g、藿香10g(后下)、厚樸10g、蒼術15g、草果10g、法半夏9g、茯苓15g、生大黃5g(后下)、生黃芪10g、葶藶子10g、赤芍10g。
服法:每日1~2劑,水煎服,每次100ml~200m1,一日2~4次,口服或鼻飼。
(2)氣營兩燔證
臨床表現(xiàn):大熱煩渴,喘憋氣促,譫語神昏,視物錯瞀,或發(fā)斑疹,或吐血、衄血,或四肢抽搐。舌絳少苔或無苔,脈沉細數(shù),或浮大而數(shù)。
推薦處方:生石膏30~60g(先煎)、知母30g、生地30~60g、水牛角30g(先煎)、赤芍30g、玄參30g、連翹15g、丹皮15g、黃連6g、竹葉12g、葶藶子15g、生甘草6g。
服法:每日1劑,水煎服,先煎石膏,水牛角后下諸藥,每次100ml~200m1,每日2~4次,口服或鼻飼。
推薦中成藥:喜炎平注射液、血必凈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藥物根據(jù)個體情況可選擇一種,也可根據(jù)臨床癥狀聯(lián)合使用兩種。中藥注射劑可與中藥湯劑聯(lián)合使用。
危重型 (內(nèi)閉外脫證)
臨床表現(xiàn):呼吸困難,動輒氣喘或需要機械通氣,伴神昏,煩躁,汗出肢冷,舌質紫暗,苔厚膩或燥,脈浮大無根。
推薦處方:人參15g、黑順片10g(先煎)、山茱萸15g,送服蘇合香丸或安官牛黃丸。
推薦中成藥:血必凈注射液、熱毒寧注射液、痰熱清注射液,醒腦靜注射液、參附注射液、生脈注射液、參麥注射液。功效相近的藥物根據(jù)個體情況可選擇一種,也可根據(jù)臨床癥狀聯(lián)合使用兩種。中藥注射劑可與中藥湯劑聯(lián)合使用。
恢復期:
(1)肺脾氣虛證
臨床表現(xiàn):氣短,倦怠乏力,納差嘔惡,痞滿,大便無力,便溏不爽。舌淡胖,苔白膩。
推薦處方:法半夏9g、陳皮10g、黨參15g、炙黃芪30g、炒白術10g、茯苓15g、藿香10g、砂仁6g(后下)、甘草6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早晚各1次。
(2)氣陰兩虛證
臨床表現(xiàn):乏力,氣短,口干,口渴,心悸,汗多,納差,低熱或不熱,干咳少痰。舌干少津,脈細或虛無力。
推薦處方:南北沙參各10g、麥冬15g、西洋參6g、五味子6g、生石膏15g、淡竹葉10g、桑葉10g、蘆根15g、丹參15g、生甘草6g。
服法:每日1劑,水煎400ml,分2次服用,旦晚各1次。
以上就是小編整理的針對新冠肺炎的中醫(yī)診療內(nèi)容了,再次提醒大家,勤洗手、戴口罩,讓我們共同期待能夠自由呼吸那一刻的到來!
相關推薦:
〖醫(yī)學教育網(wǎng)版權所有,轉載務必注明出處,違者將追究法律責任〗
- · 【中醫(yī)小講堂】詳談精、氣、血失常
- · 【中醫(yī)小講堂】邪傷六淫——風邪/寒邪/濕邪/燥邪/暑邪
- · 【中醫(yī)小講堂】潤肺良藥——潤肺作用中藥的合集整理
- · 【中醫(yī)小講堂】秋燥傷肺解惑——肺的生理特性/生理功能
- · 【中醫(yī)小講堂】臟腑清熱有妙方——清臟腑熱的方劑整理
- · 【中醫(yī)小講堂】水災過后防菌痢——細菌性痢疾的病因/癥狀/治療/預防
- · 【中醫(yī)小講堂】五臟六腑之間的巧妙關系——藏象之臟腑之間的關系
- · 【中醫(yī)小講堂】基礎知識十二經(jīng)脈的循行規(guī)律——經(jīng)脈循行匯總
- · 【中醫(yī)小講堂】從中西醫(yī)結合角度談咳嗽——咳嗽的分類表現(xiàn)/治療/預防調(diào)護
- · 【中醫(yī)小講堂】夏月暑病之劑——祛暑劑的整理講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