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本質齲多由釉質齲發(fā)展而來。牙本質內含有機物較多,約占重量的2%,主要為膠原。
在牙本質小管內有成牙本質細胞突起,牙本質齲是沿著牙本質小管進展的,故發(fā)展較快,同時伴有牙髓一牙本質復合體的防御性反應。醫(yī)學`教育網搜集整理
隨著釉質齲向深層發(fā)展,到達釉牙本質界時,則沿此界向兩側擴展,并由此沿牙本質小管深入,早期使緊接釉質病損前沿的牙本質發(fā)生脫礦,形成底向外,頂向內并稍圓突的三角形病損區(qū),呈淡黃色。在脫礦區(qū)深部受累的牙本質細胞突起受到刺激后發(fā)生脂肪變性,在脂肪性變的基礎上,有礦物鹽沉積,使小管發(fā)生礦化而閉塞。礦化后的牙本質小管與牙本質基質的折光指數(shù)一樣,因此,磨片在顯微鏡下用透射光觀察時呈透明狀,故稱透明牙本質。
當釉質齲發(fā)展至釉質崩解而形成齲洞時,洞內充滿細菌,這些細菌很快侵入鄰近已脫礦的牙本質小管內,每一小管內常為一種細菌。細菌侵人進一步使牙本質脫礦,同時細菌產生的蛋白溶解酶使基質中的有機物溶解,相連的擴張小管破壞、融合成壞死灶和裂隙。由于壞死灶繼續(xù)擴大,以致最后組織崩解,使齲洞在牙本質內擴大。
牙本質齲損時,成牙本質細胞受到刺激后,除形成硬化牙本質外,并在相應的牙髓端沉積一層鈣化物,封閉牙本質小管,以防御有害物侵入牙髓,以后,在此基礎上形成修復牙本質。形成齲洞后的牙本質齲自病損深部向表面可分為四層:
1.透明層(硬化層)
本層在病損深部脂肪變性層的表面,由于變性的牙本質小管內有礦物鹽沉著,管腔被封閉,其中折光率與周圍基質相似,故在透射光顯微鏡下觀察呈透明狀。有時,在細菌侵入之前,部分區(qū)域牙本質小管內成牙本質細胞突起在細菌酶的作用下,細胞膜等有機成分發(fā)生脂肪變性,光鏡下呈云霧狀,曾稱此區(qū)域為脂肪變性層。在脂肪變性的基礎上,也可發(fā)生礦物鹽晶體的沉著,形成透明層。
2.脫礦層
位于透明層的表面,是在細菌進人前,酸已擴散至該區(qū)引起脫礦,故其中并無細菌。由于脫礦,有色素沉著而呈淡黃色。
3.細菌侵入層
該層在脫礦層表面,細菌侵入小管并繁殖,有的小管被細菌所充滿,小管擴張呈串珠狀。最先侵入的可能是產酸細菌,隨后進入的可能是產酸和蛋白溶解的混合菌。小管壁脫礦后,有機物基質被蛋白溶解酶分解,小管相互融合形成大小不等的壞死灶。有的壞死灶呈卵圓形與牙本質小管平行,壞死灶內充滿壞死的基質殘屑和細菌。此外,細菌并可沿牙本質小管側支擴張,因而形成的壞死灶與牙本質小管呈垂直,也可由于脫礦后基質內的纖維收縮而成為與小管垂直的裂隙。
4.壞死崩解層
這是牙本質齲損的最表層,也是齲洞底部的表層,此層內牙本質完全破壞崩解,只是一些壞死崩解的殘留組織和細菌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