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免費試聽
- 直播公告
張鈺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 【中醫(yī)基礎理論】
“熱者寒之”說明了陰陽之間的何種關系( )
A.陰陽交感
B.陰陽互根
C.陰陽對立
D.陰陽消長
E.陰陽轉(zhuǎn)化
學員提問:如何理解? 醫(yī)學教育 網(wǎng)原創(chuàng)
答案與解析:
答案:C。
陰陽的對立是指陰陽作為一個統(tǒng)一體的矛盾雙方的相互排斥、相互斗爭。如春夏陽氣上升且盛,抑制了寒涼之氣,因而春夏溫熱;秋冬陰氣上升且盛,抑制了溫熱之氣,因而秋冬寒冷。陰與陽相互制約和相互斗爭的結(jié)果,取得了統(tǒng)一,即取得了動態(tài)平衡。故陰與陽既是對立的,又是統(tǒng)一的。如果這種關系被破壞,就會出現(xiàn)“陰勝則陽病,陽勝則陰病”、“陽虛則陰盛”、“陰虛則陽亢”等。在臨床上“寒者熱之”、“熱者寒之”、“高者抑之”、“下陷者舉之”等治法確定的理論依據(jù)。如對于陽邪過盛所致的實熱證,以熱者寒之的原則用寒涼藥物清熱;對于陰盛所致的寒實證,則應以寒者熱之的原則用溫熱藥來祛寒。
【中醫(yī)診斷學】
學員提問:什么是動脈?
答案與解析:
動脈的特點,脈形如豆,厥厥動搖,滑數(shù)有力。有若數(shù)脈見于關上,上下無頭尾,如豆大,厥厥動搖者,名曰動脈。 臨床上多見于痛、驚、氣郁、拘攣、遺泄、虛損后。動脈與短脈相似,但短脈為陰,不數(shù)不滑不硬;動脈為陽,數(shù)硬而滑,盛大有力,是有余的脈象。痛則陰陽不和,氣血阻滯;驚則氣竄,所以都可見動脈。
【方劑學】
患者梁某,腹痛便秘,脅下偏痛,發(fā)熱,手足厥逆,脈弦緊。治宜選用( )
A.理中丸
B.四逆散
C.溫脾湯
D.四逆湯
E.大黃附子湯
學員提問:選什么?
答案與解析:
答案:E。
腹痛便秘,脅下偏痛--考慮里實; 發(fā)熱--里實積滯,郁而發(fā)熱; 手足厥逆--寒積,陽氣不得外達; 脈弦緊--脈緊考慮寒證; 綜合考慮為寒積里實證,當溫里散寒,通便止痛。選大黃附子湯。
【中西醫(yī)結(jié)合內(nèi)科學】
學員提問:周圍性嘔吐??
答案與解析:
嘔吐分為中樞性嘔吐、精神性嘔吐和周圍性嘔吐。其中周圍性嘔吐主要包含:
1.胃源性嘔吐 當胃粘膜受到化學或機械性刺激(如急性胃炎、胃癌等)或胃過度充盈(幽門梗阻)時即可發(fā)生嘔吐。此種嘔吐,常先有惡心、流涎等前驅(qū)癥狀,吐后覺胃部舒適或胃痛緩解,胃炎、胃癌病人嘔吐多發(fā)生在食后不久,嘔吐量不多;幽門梗阻病人嘔吐常發(fā)生在進食6~8小時以上,可吐出發(fā)酵的前一餐至隔日的宿食,嘔吐量較多。
2.腹部疾病引起的反射性嘔吐 各種急腹癥如腸梗阻、腹膜炎、闌尾炎、膽道及胰腺疾病,因刺激迷走神經(jīng)纖維引起反射性嘔吐常有惡心。此種嘔吐胃已排空,但嘔吐動作仍不停止。
3.周圍感覺器官疾病引起反射性嘔吐 如咽部或迷路遭受刺激時(急性迷路炎、美尼爾癥),常易發(fā)生嘔吐,后者多伴有眩暈、耳聾、耳鳴等。此外,心肌梗死也可引起嘔吐。
【中西醫(yī)結(jié)合婦科學】
A.肝腎陰虛
B.脾腎陽虛
C.肝經(jīng)濕熱
D.濕蟲滋生
E.津虧血少
(問題) 陰部干澀、灼熱,奇癢難忍,入夜尤甚者多為( )
學員提問:答案是A嗎?
答案與解析:
答案:A
陰癢指婦女外陰及陰中搔癢,甚則波及肛門周圍,癢痛難忍,坐臥不寧。
多因脾虛濕盛,郁久化熱,濕熱蘊結(jié),注于下焦;或憂思郁怒,肝郁生熱,挾濕下注;或因外陰不潔,久坐濕地,病蟲乘虛侵襲所致;或年老體弱,肝腎陰虛,精血虧耗,血虛生風化燥,而致外陰干澀作癢。
臨床以濕熱為患為多見。癥見外陰搔癢難忍,帶下量多而腥臭,外陰濕潤,局部或有滲出物,胸悶心煩納減,治宜清熱利濕,方用萆薢滲濕湯,或龍膽瀉肝湯.
肝腎陰虛者,癥見外陰干澀搔癢難忍,或有灼熱感,甚則五心煩熱,頭暈目眩,腰酸耳鳴,入夜尤甚等,治宜滋陰瀉火,祛風止癢,方用知柏地黃湯加味。
【中西醫(yī)結(jié)合外科學】醫(yī)學教育網(wǎng)原 創(chuàng)
A.附子理中湯合四神丸加減
B.參苓白術散加減
C.實脾飲
D.痛瀉要方加減
E.柴胡疏肝湯合少腹逐瘀湯加減
(問題) 對于克羅恩病脾虛濕阻證者,宜用( )
學員提問:應該選什么?
答案與解析:
答案:B
本病于1932年由Crohn等人最早描述,因此被世界衛(wèi)生組織命名為克羅恩病(以前叫克隆氏?。_^去曾名“局限性腸炎”、“肉芽腫性腸炎”。本病多見于年青人,病變可發(fā)生于消化道(自口腔至肛門)的任何部位,但以末段回腸和右半結(jié)腸最多見。
克羅恩病的發(fā)病原因至今不明,目前認為,可能與感染、遺傳、免疫三個方面的因素有關。精神刺激、飲食因素和不衛(wèi)生習慣可誘發(fā)病情加重。病理特點是肉芽腫性炎癥病變,合并纖維化與潰瘍,在消化道中產(chǎn)生潰瘍、粘膜呈鋪路石子狀和腸道狹窄。
由于消化道任何部位都可發(fā)生克羅恩病,因此癥狀各不相同。主要的癥狀有腹痛、腹瀉、發(fā)熱、消瘦、貧血、食欲減退、惡心嘔吐、腹部腫塊、腸梗阻、瘺管形成等,伴有營養(yǎng)不良、貧血、關節(jié)炎、虹膜炎和肝病等。
脾虛濕阻型癥見大便時溏時瀉,完谷不化,飲食減少,腹痛喜按,面色萎黃,形體消瘦,神疲乏力,舌質(zhì)淡苔薄白膩,脈細弱。治宜健脾燥濕,化濕止瀉。方選參苓白術散加減,可以健脾化濕。
張鈺琪 10月29日 19:00-21:00
詳情張鈺琪 9月23日 19:30-21:00
詳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