熱點推薦
——●●●聚焦熱點●●●—— | ||
---|---|---|
官方報名時間>> | 有問必答>> | 資料0元領(lǐng)>> |
中醫(yī)的處方一般稱“處方”,也有叫“湯頭”的,一個湯頭一般有數(shù)味或數(shù)十味中藥組成,也有一味即稱一個湯頭的,如“獨參湯”等。
湯頭到底有多少呢?很難說準。在清朝康熙33年,有位叫汪昂的中醫(yī),著了一本《湯頭歌訣》,收集中醫(yī)常用湯頭320個,用七言詩體編成歌訣,將每個湯頭的名稱、組成藥物、適應癥、隨癥加減都寫入歌中,簡明扼要,便于誦讀記憶,流傳很廣,影響深遠。
既然湯頭這么多,為什么四個湯頭就能開藥鋪?原來這只是一個傳說故事,說的是清代末年,在江南一偏僻的小鎮(zhèn)上,有一家祖?zhèn)鲾?shù)代的中藥鋪,藥鋪坐堂和抓藥的都是這一家人,他們代代相傳,只在四個湯頭上做文章,藥鋪一代一代開了多年,也醫(yī)治好了當?shù)卦S多人。是哪四個湯頭呢?就是“四君子湯”、“四物湯”、“二陳湯”、“平胃散”。“四君子湯”是由人參(或黨參)、白術(shù)、茯苓、甘草組成,用于益氣健脾,主治脾胃氣虛。“四物湯”由當歸、熟地、白芍、川芎組成,用于補血、調(diào)經(jīng)。“二陳湯”由山半夏、陳皮、茯苓、甘草組成,用于化痰、理氣和中。“平胃散”由厚樸、陳皮、蒼術(shù)、甘草組成,用于燥濕健脾、行氣和胃。醫(yī)生經(jīng)過“四診”,看不出病人有什么病,就試用“平胃散”加減,為病人先調(diào)理一下脾胃,復診再予以調(diào)治。
既然十幾味中藥組成四個湯頭,治的病也有限,一個中藥鋪,幾百味中藥,怎么能靠四個湯頭來維持,而且在當?shù)亟?jīng)營數(shù)代不衰?
原來中藥處方貴在辨證施治,所用方藥,又貴在不拘泥原方,而要隨癥加減化裁。—個湯頭治好一個病人的固然有,但畢竟是少數(shù),因為病人總不會完全照著你的湯頭的適應癥去生病,往往有兼癥。用活湯頭,師古而不泥古,就要在用藥加減上下功夫了。比如同屬《四物湯》證,如診出病人是血熱為主,就將熟地改為生地;如果血滯為主,就加大當歸、川芎的份量;如果血虛為主,就宜將熟地、白芍的份量加重,等等。還可將兩個湯頭合并用,如胃氣不舒而又兼痰飲,就可將“平胃散”、“二陳湯”并用,稱“平陳湯”……
由于是故事,我們暫不去問它有幾分真實,有幾分虛構(gòu),但有兩點可給人以啟迪:一是初學醫(yī)者,基礎(chǔ)功夫先要學好,如湯頭、藥物配伍禁忌(如“十八反”、“十九畏”之類);二是辨證之后,對湯頭要因病、因人(男女老少、初病、久病)、因季節(jié)、因地域加減化裁,予以變通。若能做到這兩點,雖不能說藥到病除,亦不至于對病人亂下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