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訣】白芷辛溫,陽明↑①頭痛,風熱瘙癢,排膿通用。
【譯注】白芷味辛,性溫。辛溫燥散,芳香走竄,其性上達,能解表散寒、祛風止痛、宣通鼻竅,善治風寒侵犯陽明經(jīng)引起的頭額作痛及鼻淵頭痛,是風寒感冒的常用藥。又能祛風除濕止癢,治皮膚風濕瘙癢,并能燥濕止帶,治帶下過多等癥。此外,還有活血排膿作用,所以又是癰疽瘡毒,乳癰腫痛等癥的常用藥。
注:①陽明:即陽明經(jīng),是十四經(jīng)之一。這里指陽明經(jīng)受風寒引起的頭額痛。
【應用】用治風寒感冒,惡寒發(fā)熱、頭額作痛、鼻塞者,常與紫蘇、細辛、荊芥等同用。若治風熱感冒,頭額作痛,多與金銀花、連翹、葛根等同用。若治風寒感冒夾濕,惡寒發(fā)熱、頭額作痛、肢體酸重者,又常與防風、羌活、獨活等配伍使用。如治表證已罷,頭痛時作,纏綿日久的頭風頭痛,常配川芎、荊芥穗、細辛、蔓荊子等藥。治牙痛,屬風冷者,與細辛、蔓荊子、露蜂房同用;醫(yī)學教|育網(wǎng)搜集整理屬風熱者,則配石膏、黃連、升麻等。治療風濕痹痛,常與威靈仙、細辛、獨活等祛風濕藥同用。用治鼻淵,又多與辛夷、蒼耳子、薄荷等合用。用于風濕疹癢,多與地膚子、苦參、白鮮皮等配合應用。用治癰疽瘡毒初起表證未罷者,常與荊芥、防風、金銀花等同用;若為膿成未潰者,又常配伍蒲公英、穿山甲、貝母、天花粉等藥。此外,與白術、烏賊骨、小茴香等同用,又可治寒濕帶下。
【用量用法】3~10g.外用適量,研末敷。
【使用注意】本品辛散溫燥,耗散氣血,故不宜于陰虛火旺之證。癰疽潰后宜漸減去。
【現(xiàn)代研究】本品含白芷素、白芷醚、白芷毒素等。小量興奮中樞神經(jīng),大量能引起強直性痙攣,繼以全身麻痹。有抗感染、鎮(zhèn)痛、解痙、抗癌作用,能對抗蛇毒所致的中樞神經(jīng)系統(tǒng)抑制,并有一定的抑菌作用。
【附方】
1.九味羌活湯羌活、防風、生地、細辛、蒼術、白芷、黃芩、川芎、甘草,用于外感風寒、內(nèi)兼里熱。
2.川芎茶調(diào)散見細辛條。用于風寒感冒,頭額作痛。
3.蒼耳子散蒼耳子、辛夷、白芷、薄荷,用于鼻淵。
4.仙方活命飲見甘草條。用于癰疽瘡毒初起。